【美国】16-鞠安-Stanford
鞠安,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2012级。最终录取:Stanford
三维:
GPA:90.06/100,Ranking:4/27;
GRE:325=155V+170Q+3.5A.W. & 320=150V+170Q+4.0A.W.;
TOEFL:106=26L+26S+26R+28W
科研、实习与海外经历:
科研:2篇中文一作综述,3项受理专利,挑战杯江苏省三等奖(大四下还有一篇SCI6分的二作,没有用于申请)
海外经历:大二上香港理工大学交换留学半年(大四下德国交换,没有用于申请)
奖项和社会经历:各种
实习: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暑期大学生夏令营,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暑期实习。
录取结果:
AD(12): Stanford(Accepted), Yale, Johns Hopkins, UMich, UC Berkeley, UCLA, UW Seattle, Cornell, Northwestern, CMU(小奖), USC, Rochester(小奖).
Rej(2): UC Davis, Brown
6月初,随着i20的到来,面签的预约,2016Fall的申请季即将走到尾声。回顾过去这段岁月,感慨万千。作为过来人,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将曾经收到过的关心和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给之后的学弟学妹留下一点小小的参考。
1. 背景资料
申请专业:BME/BioE
GPA:90.06/100(RANK:4/27)
GRE:155+170+3.5(还有一次150+170+4.0)
TOEFL:106(26L+26S+26R+28W)
科研:2篇中文一作综述,3项受理专利,挑战杯江苏省三等奖(大四下还有一篇SCI6分的二作,没有用于申请)
海外经历:大二上香港理工大学交换留学半年(大四下德国交换,没有用于申请)
奖项和社会经历:各种
实习: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暑期大学生夏令营,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暑期实习
全Master申请结果:
AD: Stanford(Accepted), Yale, Johns Hopkins, UMich, UC Berkeley, UCLA, UW Seattle, Cornell, Northwestern, CMU(小奖), USC, Rochester(小奖)
Reject: UC Davis, Brown
2. 大学经历
2.1 准备阶段
由于美国是BME发展最快最先进的地方,再加上自己本身比较外向,希望多去广阔的天地开眼界,所以从大一进校开始,我就定下了研究生期间要出国留学的目标。学习的同时,参加很多社会活动,希望将GPA和课外经历刷得漂亮一些。这个过程也是很痛苦的,因为想持续一两个学期不难,要保持三年的优秀,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实大二的香港交换给我很大的影响,坚定了我研究生一定要再出去的愿望。可能是出去过了,见识过外面更大的世界,才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2.2 英语学习
我准备托福其实时间并不长,因为知道托福两年的时效性,大二之前一直也没有好好背单词,一直很作死地随便做做题目。不过我从小英语一直比较好,可能这方面是有一些天分。上了大学之后,知道以后要出国,一直没有放松英语学习。我四级617分,六级634分高分通过,并且通过自学获得了上海市中级口译证书和高级口译证书。这些一直不断的学习其实给我的托福备考积累了很好的基础。对我个人来说,在短时间内集中强化训练的效果,比松松散散地拉长战线要有效得多。所以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冲刺,每天做TPO真题,再狂练口语作文,最终考到了106这个相对满意的分数。
GRE的备考也是这样,从第一次接触,到最后考试,前后一共也就花了大概三十几天的时间(真的是胆子大),每天用百词斩刷单词,再到考满分网上做真题,然后记笔记、积累,在申请季10月中旬的时候考出了325的成绩。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自己这样安排时间还是有点冒险的。我的底气也就是自己对英语比较有感觉,能hold住。其实托福和GRE建议早点考出来,能节省很多时间,或者有更多提高的空间,毕竟真正考试的时候还是很紧张的,影响因素也很多,没人能有十足的把握。
2.3 科研积累
我从大一暑假就联系了导师,到实验室参观,学习。虽然知识不够无法参加项目,但是耳濡目染的了解和熟悉,对自己是一件好事。之后大二参加了一个SRTP科研训练项目,大三做了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大四上提前开始毕业设计相关实验。所以说我在科研方面投入的精力还是很多的。这个过程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如果能够出一些成果,哪怕级别不高,都是证明自身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并且这个过程还可以和导师增加联系,方便申请季要到推荐信。这些过程一定要尽早规划。
2.4 海外经历
我在大二上学期通过校内选拔,被公派到香港理工大学交换留学半年。这段经历对我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第一次见识了全英文的学习环境,为将来在美国的学习做了铺垫;另一方面,它锻炼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也给了我很多参与各类高端学术、社会活动的机会。在香港的经历让我收获了满绩点的成绩单、认识了很多厉害的教授、结交了很多朋友,他们都在我申请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关键的信息……这都是我申请材料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说真的,倒不一定是为了用海外经历来使申请高大上,我还是觉得,眼光决定高度,一定要让自己的眼界开阔起来。
3. 申请过程
3.1 选校
其实决定要出国的同学基本上很少有失学儿童,只是区别在于录取的好坏。这时,选校的策略、梯度就尤为重要。因为我的目标是Master申请,所以我个人比较看重综合排名,其次是专业排名。所以我在研究的时候,是对着US News排名一个个看的。在浏览十几所学校BME官网的时候,我发现官网真的是最好的教科书,值得花大量的时间仔细研究。因为他们想对外展示的都是自己最好的一面,所以对学科的概括、总结性的话语,以及对科研的分类是非常成熟的,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另外,它们的资料也完全可以乾坤大挪移,用来总结自己的科研之路。 浏览完官网,我还会参考和搜索各个论坛、贴吧,看往届的申请经验,结合口碑、地理位置等,作出理性的选择。由于我的条件,我希望冲刺名校,但是也选择了3-4所保底。这样的安排比较合理,避免了申请失误导致的落空。这些过程是很繁琐的,网上各方面的信息也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看起来头都大了。但是没办法,必须要忍过这一步,这也是锻炼自己从海量的信息里筛选、判断的能力。
3.2 文书及网申
文书方面,请参考我在本手册中单独写的那篇总结,这里不再赘述。
网申过程,看似没啥可说,但我觉得还是有些小细节能体现个人的素质。比如,有一些学校要求diversity,要求state of purpose, 还同时要求personal statement,每个的要求还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仔细对照每个板块下的要求,对文书进行修改。这里想要吐槽斯坦福的网申系统,烦得上天,要求提供各类主观性的自我描述。相比之下,华盛顿大学和罗切斯特大学的网申每一步都极简,就要三大文书和推荐性,完事儿。所以我对这两个学校印象超好,拒绝的时候心在滴血啊…
另外,我还根据每个学校的logo颜色调整了文书的排版,比如斯坦福是红色,西北是紫色等等。文书的页眉页脚都有我自己的一套版式,并注意留出1英寸的距离,等等。虽然,据说每个学校会将申请人的材料打印出来再审核,因此学校logo颜色的调整起不到预想的作用,但是其他的部分还是能凸显出我条理清晰,注意细节的特点,让学校感觉你是很用心地对待这份申请的。虽说申请的学校比较多,但我希望自己能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个选择。
4. 关于申请的一些小tips
GPA>科研>英语,如果能开到比较好的排名证明就更好。
申请过程中多问,多交流。我之前考虑回香港读博,就咨询了在香港认识的很多博士,还打听到了很多老板的性格、能力啊啥的内部信息;通过那时候认识的杯神,熊宽晨学长等等又认识了很多各个院系的前辈和同学;也咨询过本院往届的学长学姐,还咨询了在CSC申请过程中认识的全校范围的各路大神……都是我信息的第一手来源。同时要和同届战友们及时通气,避免自己摸瞎。问问题要有水平,不要问废话,不要做伸手党,问完要表示麻烦别人了、表示真诚的感谢。
机遇vs实力:我参加了新东方组织的一个斯坦福教授见面会,并被推荐去面试。认真准备了一番,教授问话的时候也不紧张,侃侃而谈瞎bb(因为原本以为就是个商业化的比较鸡肋的面试,想去练练口语谈笑风生的。。。)然而没想到聊专业聊得比较开,交流也不怵,教授印象特别好还给我写了推荐信。我想这对我申请有很大帮助。总结一下是自己运气很好,其次是觉得幸好认真准备了。还是说机遇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不管什么机会,都好好对待,永远be ready。
说到中介问题,我仍然认为有中介更好一点。我基本上都是自己先做完调研和初步决定,再带着问题和中介商量的。中介的工作虽然是流水化的,质量也未必高,但是在中介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也好、另起炉灶也罢,都有一个“地基”和后盾在,有一个有经验的组织机构来商量和咨询,自己的心里还是会更稳。毕竟申请是关乎未来的大事,谁也不敢打保票,容错率极低。
MS不用套瓷,PhD可以试试。我之前想过申请博士,最后套了十几个只有密歇根安娜堡的一个日本教授和耶鲁的一个华人副教授回复得比较热情,其余都说是委员会决定。不过运气好的是,那个耶鲁的教授挺喜欢我的,后来看到我申请了MS还特地发邮件问我怎么不申PhD了,也许我耶鲁的录取也有他的功劳,哈哈。总之这是一个小特例,精力不够的完全不建议尝试,毕竟PhD陶瓷都没啥用,MS就更无意义。
推荐信一定要提前打好招呼!!我就被我们院一个大牛(带过我2个科研项目)放了鸽子,导致11月份手忙脚乱重新再找老师,再起草推荐信,差点给跪了。。。
5. 心得体会
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申请季是一部血泪史、奋斗史。虽然辛苦,还好一路顺利,结果圆满。
没人生来就是老司机,大家都是从小白成长起来的。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学长学姐,感谢从大二开始并肩科研、申请季一起通气、一起吐槽、一起奋斗的蒋雯大神,感谢舍友盛梦颖、方琳静、谢静怡给我的支持和鼓励,感谢BME的其他诸位出国党,还有16飞跃群里锐神、杯神、吴念尘大神等小伙伴们无私的帮助……申请出国是自己一生中的大事,他人的帮助固然重要,但最关键但是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强烈的责任感。为自己负责,为自己拼搏,才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不会一夜之间降临,只有多年如一日地积累,才有最后的圆满。
愿我写的这篇东西能够让以后申请的学弟学妹们有一些经验可以参考。这个世界上还是普通人居多,但名校却并不是大神的专利,只要你敢想敢冲,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祝愿所有人都能被dream school录取。
2016.06.10
鞠安
于德国柏林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