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6-陆书恒-USC-EE
申请总结
陆书恒
背景: 均分:87.5/100 T:30+29+20+26=105 G:V158+Q167+AW3.0 论文科研经历:做过一个AES电路设计的水项目(基教srtp),无论文。 实习经历:南京西门子电力研发实习(短期后离职),思科中国的研发中心供应链电子产品工程师(三个月)
结果: AD: EE@USC(Accepted), ECE@Duke, EE@Columbia, ECE@UCD, EE@TAMU Rej: ECE@CMU, EE@UCLA, ECE@UCSD, ECE@UMich, ECE@UMD, ECE@UW, ECE@Gatech, ECE@UIUC
总的来说结果比较不太行,最后考虑到专排和女朋友未来也可能会来美国,选了加州的USC,这样周围学校密度更大,可以防止异地。在申请完成之后回顾一下发现,决定申请成功几率的还是三维和科研的背景,其他例如竞赛和实习只能是锦上添花。
1. 选校
我的申请时找了中介,所以在选校的时候是一起进行商定的。选校的过程当中我的目标非常明确:在EE方向再学习两年,不希望是MEng项目。此外尽可能选择学校密集区域。以上的AD和Rej当中的学校们就是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专排的权衡选择出的结果。由于我的GPA确实不怎么样,所以在最终选校的时候大部分学校都看起来不是很稳妥,在这里也建议大家努力刷好GPA.
2. 竞赛&项目
实际上学校里面比较热门的比赛例如电设,数模对于申请本身的直接影响非常有限。在大三寒假的时候我和班上的两位同学组队参加了数模美赛,拿了H奖,但是考虑到这个比赛的水分,对于出国本身基本没有什么作用。不过提醒一下,虽然东南大学数学系要求要参加过国赛或者数学系主办的校赛获奖之后才能通过学校报名美赛,但是在MCM的规则当中只需要找到自己学校的一位老师作为导师就可以自行缴费报名参赛。我当时和两位队友都没有学校所谓的“参赛资格”,但是在研究了比赛报名规则之后,我通过srtp的项目导师联系了一位经管学院的老师帮忙做导师,顺利的自行报名进行了参赛。尽管因此不能参加数学系的集训之类的活动,但是也避免了在比赛时的许多不光彩行为。在此要感谢庄浩宇和周于浩两位队友,在开杯乐的加持下突破阻力一起完成了比赛。
3. GT
我的GT准备比较野路子,全程都是通过一个人自学,因此在一些本来就薄弱的环节就显得更为无力。我的考试顺序是T-G-T, 其中最后一次T是为了补足之前口语分过低的问题加考的,但是因为其他科目顾此失彼,反而总分只有102(S22)了。
在T上,我之前有准备过雅思,所以对于听力阅读的部分上手很快,大约用了两周集中的刷了TPO作为准备。而在写作上就显得能力不足了,准备起来很吃力,始终觉得自己不是很明白怎么样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写作方法,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一个月在背单词,看范文和练手。对于口语部分,T和雅思之间的差距很大,我本身的发音和口语能力也较为薄弱,因此直到最后考试的时候也只能说做到熟悉整个流程,大概的对于一些话题进行了准备和了解。最后口语也成了我的托福当中最弱的一环。对此,我觉得如果能够在准备口语的过程当中找到一个练习伙伴,有规划的保持训练量,可以达到快速提高的目的。
在准备G上,我利用实习的时每天挤地铁的时间,把magoosh和3000完整的背了一遍。另外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练习了一部分AW的逻辑分析。在考试之前的大约两周,感受到了时间非常紧迫,又突击性的进行了V和A的真题练习。最后考出来的结果大致上符合了之前的准备情况,短板依然处在写作性质的AW上,并且数学没能满分。
总的来说,GT的产出和投入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和GPA需要花三年时间不同,这个部分只需要四个月左右集中的努力就可以确定搞完。因此建议在大三的一年当中腾出两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段,分别集中精力办完其中的一件,这样可以避免在申请季开始前后还要比较慌张的盘算考位。
4. 实习
我和同班其他同学比较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找实习上,并且最后选择了去实习而不是提高科研背景。
通过前三年的学习,我基本确定自己并不适合做科研,缺乏对应的热情和智慧。所以我在大三一开学就决定了利用暑假进行实习。虽然最终证明实习对于申请本身影响并不很大,性价比也不够高,但是对于大家也是一种选择。毕竟不是每一件事都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用处,总的来说生活的愉快更为重要不是吗。
我的找实习从大三的九月份就开始了,在那个时间点是校招季,各大公司会在十月前后陆陆续续的开始到学校进行全职职位的宣讲,其中不少重视实习生招聘的企业也会一并进行相应的宣传。我在当时选择了几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企业,和大四的学长们一起听了宣讲。在这个过程当中宣讲的内容由于侧重校招全职,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利用Q&A和会后HR单独交流的机会,去带着简历咨询关于实习职位的问题。通常这时只会有一两个大三学生问相关问题,因此能够有更好机会进行了解。我也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向思科的HR投出了简历。
到了来年的三月份前后,也就是大三下的时候,各个公司会集中的开始实习生的招聘和面试,在这个时候我结合之前在宣讲会当中得到的信息,综合应届生网站上的职位信息,你定了大约15个职位的投递名单,投出了利用寒假好好修改过的简历。
在投出简历之后,我一共收到了三个面试:苹果上海的生产研发,西门子电力自动化的研发和思科的电子产品工程师。
苹果似乎对于南京高校当中南理工和东大的印象还不错,因此在两所学校都开了宣讲会,东大的是在四牌楼,主要面向在读的硕士和博士。面试由对应招聘部门的工程师进行,具体轮数不详。我面试时,上午是由一位偏软件类的工程师,针对我提交的简历上的每个参与过的项目进行了中英文交替的询问,但是他发现作为我的经历偏向于硬件,同时他似乎感觉也不错,所以让我下午留在面试地点等待他的硬件类同事从上海来南京。下午的面试就由硬件工程师针对各个项目的细节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提问,同时根据项目涉及到的内容对相应的方面提问,例如对于传感器,就深入的从运放处理信号,消除噪声等等进行了很细致的提问,并且提供了白板要求对于每个项目的实现和理论基础进行画图解释。上午的面试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下午的面试进行了将近三个小时,当我走出面试房间的时候女友表示我看起来满脸通红筋疲力尽。整体的强度相当大。
西门子的面试相对比较轻松。感谢学长们多年以来积累了非常好的印象和声誉,在投出简历大约一周内就收到了面试邀请。面试在胜太西路附近的西门子电力自动化公司内,面试官是一位HR和一位对应部门的工程师。整个过程非常迅速,简单的考察了英语口语,过了一下简历上的经历,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EE类问题就结束了,和apple的比起来非常愉快友好。在我打车回九龙湖北门的路上,HR就打来电话做出了决定,希望我能尽快的入职了。我在四月份办理了入职,基本上第一个月每周利用三个半天的工作日时间去公司,熟悉和阅读一些电力上的入门文档。但是在五月时考虑到未来还是想做弱电,六月份和tutor沟通办理了离职。 思科的面试邀请出乎我的意料。我在大半年前展示给HR的简历相当粗糙,排版并不很美观,内容啰嗦而缺乏重点。在三月份投递职位时也由于学历限制只能匆匆投了SW的职位,但是思科的HR在简历筛选的过程当中非常耐心细致的进行了职位的匹配,为我安排了供应链部门的电子产品工程师职位面试。面试只有一轮,过程也比较轻松愉快,基本上属于考察简历之余看看交流能力的级别。
总而言之,如果出于帮助出国的目的找实习,就要有帮助不太大的心理准备。但是从自己的经历上来看,找实习本身或许可以帮助真正确定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大致的找到一点工作的感觉。这一点我认为在出国选择专业,谋划发展的角度是很有帮助。
5. 中介
我的整个申请过程找的是半自助的中介,包含了选校咨询,文书准备和网申及后期签证的准备。文书上中规中矩,属于无功无过的情况,在初稿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是会需要自己比较仔细去审核修改和反馈。在网申当中中介的服务帮助我节约了不少做一些模棱两可判断的时间。现在回头来看,自助申请可以肯定是能获得更好的申请效果的。自己从头书写文书,再找专业机构或者个人进行修改,应当是比请中介根据素材采集和思路直接撰写要更加完善的。 在推荐信的部分我请了两位指导过srtp项目,并且任课的老师,再加上实习时的上级manager。具体过程是由中介提供调查问卷,推荐人填写后作为素材撰写推荐信。
Last updated